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交流 » 创作心得 » 同 老 年 书 友 聊 小 楷

同 老 年 书 友 聊 小 楷

发表日期:2016-10-2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孝南区老年书画家协会   吴仲民

      什么是小楷?顾名思义,小楷就是字形较小的楷书,是毛笔楷书的一种。根据欧阳中石先生的观点,拳头大小的楷书叫大楷,一寸左右的楷书叫中楷,三公分以下的叫小楷,还有比拳头更大的楷书叫榜书,比小楷更小的如苍蝇头大小的楷书就叫蝇头小楷。

      一般来讲,楷书的笔法必须一笔一画,一笔不苟,结字要求工整不得潦草。故而现代人一般习惯写行书和草书或大楷,而不愿花功夫去写小楷。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同老年书友聊小楷呢?下面,我们侧重就小楷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进行探讨。

     清代钱泳曾经这样强调说:“余尝论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不管此论是否偏颇,但至少说明小楷的确是书法家的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我们老年书友有没有必要学习小楷呢?我认为不仅有必要,而且还有很强的可行性。

       当今社会,老年朋友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中有一大批是退休干部、工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艺术追求。过去年轻时,他们忙于工作和生计,尽管对书法有爱好,但无暇顾及书艺。现在退下来了,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卸了,精神上也轻松下来,但突然觉得有大把的时间无法打发。打麻将吧,费时劳心,看电视吧,要同年轻人和小孩争频道,而且臭广告频繁。因此书法就自然成了他们的“文化休闲”的首选项目。

      既然爱上了书法,那么写什么字体就是个问题。宋代书法家蔡襄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于楷正”。所以楷书自然而然进入了老年朋友的视线。楷书的学习,是书法的入手阶段。如果楷书基础没打好,就去写其它字体,则往往汉字书写的规范,无头无脑,如同盖楼没打好地基,房子终究将要倒掉。

      有的老年朋友学习书法习惯写大字,但写长了发现一个问题,既费纸又费墨。一张四尺整张纸写不了几个字就废了。时间长了字没写好,纸浪费了一堆,放在家里塞地方,只好当垃圾扔掉。这时写小楷就突显出强大的优越性,既有品味,又宜收藏,特别是写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用小楷抄一下自己原来写的诗呀词的或抄写国学经典、佛家经文,不但可熏陶自己,而且又可以留给后人作个家传纪念,其成就感油然而生,自然不亦乐乎,精神状态不好才怪呢?

       还有的老年朋友可能担心自己年纪来了,写小楷怕不适应。是的,老年朋友十分健康的不多,亚健康的可不少。什么眼疾、颈椎、腰椎病、肩周炎等等。但是,目前发现有一种现象,写小楷可以治老年病。这说起来近似“天方夜谭”。但是根据中医的观点“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写小楷时,一般要气沉丹田,凝神贯气,相当于打太极拳或练气功,小楷写长了,气也通了,各个关节的疼痛也减轻了。

      以我为例:三年前,即我在62岁以前,年年5-6月份颈椎病发作,十分厉害,每年都要到市医院做一个星期的理疗。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学写小楷,至今三年多,颈椎、腰椎病、肩周炎居然一次也没有发作,血糖降至4.7,肾结石、痛风也没有发过。平时只听说书法家都是长寿者多,还没有听说写小楷能治病的。现在我真的相信写小楷确实能治老年病,不过补充说明一点,我的颈椎是“神经根型”,如果是骨质增生型恐怕真的不能学书法,更莫谈是写小楷了。

      既然选择了小楷,那就相当于确立了目标和大方向,下面的问题是写那种类型的小楷,也就是如何选贴,写哪位先贤的帖子,也就是相当于选择路径的问题。方向对了,路径不对就有可能“南辕北辙”,路径选得好,就可以收到“事倍而功半”的效果。

      按年代分类,小楷可分为魏、晋、唐小楷和明楷等等。小楷在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点。各个时代又有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每个代表人物又有各自不同的书风。原则上讲,字帖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主要看各人的审美观念和环境需要来决定。

     钟繇的小楷字体偏扁尚隶意,其代表作有《宣誓表》、《荐季直表》等拓本传世,说明了汉字是由隶书到楷书逐渐演变而来。因此,钟繇的小楷显得“高古”。王羲之的小楷在书风上保留了隶书笔意,但又有创新,其特点是笔道爽利,凝重古朴,结构疏朗,体现了晋人崇尚清淡和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及《孝女曹娥碑》等。王献之传承其父大王的书风。他的书风情致婉约,清逸大度,如《玉版十三行》等。唐楷的主要特点为:点画定型、用笔细致、结构规整、法度森严,其代表人物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等。元代赵孟頫冲破了唐代以来楷书法度森严的桎梏,其书风回归传统追朔魏晋,自创“赵体”,对后世影响较大。明代相继出了文徴明、王宠、黄道周等大家,但总的来说没有大的突破,以至逐渐形成后来明清时期的“台、舘两阁”的官体。

     在历史长河中,书法名星璀璨、风格各异。但是,无论怎么说,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因而,我选择法贴,首选晋楷,兼临钟繇和褚字。这是前人走过的成功捷径。因此,我在这里向老年书友聊小楷,主要是向大家推荐魏晋小楷,其法帖当为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及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因为我们老年书友受时间局限,不可能遍临诸家法帖,我们必须读帖“普遍撒网”、临帖“重点摸鱼”,才能做到事倍功半。有人说,晋楷难学,不宜老年书友学习,想学赵孟頫、褚遂良或颜真卿的。我认为,不管学谁的,都要认真学,只要学得像都行。

      关于学习小楷的方法问题,这里有必要从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聊起。这个问题,古人先贤都有论述,其著作浩如烟海,且名词述语生僻难懂。我这里推荐一份资料,是今人刘小晴先生的自编教材《小楷技法指南》。刘小晴先生是中书协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副主席兼上海文学院教授,文史馆馆员,74岁高龄。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有关小楷技法的诸多问题,是我们老年书友学习的极好资料。大家可以从手机“百度”搜索得到,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学习小楷的难度较高,正如欧阳修所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苏轼也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只要明确“大字宜紧,小字宜松”的道理,苦心研习,不激不厉,假以时日,终会成功。

      因为小楷的技法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等业余爱好者不敢妄论。下面只就我个人在学习小楷方面的体会来聊一下有关的“小窍门”吧。

     窍门一:玩手机的老年书友可在手机“百度”点一下“搜索”输入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屏幕上就会跳出你所要找的资料。如法帖、书论和学习的教材等。《小楷指南》就是我这样点出来的。

     窍门二:搜索出的资料或法帖,可请复印社帮忙下载并打印出来,既快又方便也经济,还免去了到处找书店购书的旅途之苦。

       窍门三:因为打印出来的法帖是单张的,可放在案头上临摹。方法是将纸蒙在帖上,用小楷笔把帖上的点与线填满,不漏不胀,原样照摹即可。复印社打印出来的临摹起来比买的书帖方便多了。书帖上的字只能临而不能摹。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不断临摹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枯燥的过程。林散之先生说过:“入帖20年,出帖20年,创作20年”。一个人如从15岁开始临帖,35岁入帖,到55岁出帖,再至创作,中间得60年的时间。可见书法是一辈子的事。因此,要写好书法特别是写小楷,就必须把“临”和“摹”当作学书的毕生功课。

      窍门四:临摹用纸可用白熟宣纸,也可用生宣纸或半生半熟宣纸,如果想要经济实惠就用毛边纸。生宣或熟宣纸3-5元钱一张,毛边纸3-5角钱一张,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千万不可用普通白纸或报纸,这样既写不出效果,又影响自己的情绪。

      窍门五:如果嫌熟宣纸不吃墨,难以做到“力透纸背”的话,就用生宣纸。但生宣纸爱“发”,“发”即“洇”的意思。纸一发,就破坏了笔法的表现力,如果下笔就“发”成了一个“墨坨子”,这个字就废了,如果创作的话,整张纸都废了。最有效的办法是将一个一次性的塑料杯从中间剪断,将有底的一半用双面胶固定在一个家装时剩下的地板砖或大理石的边角余料上,装上墨汁,取代砚台,免去清洗砚台之苦。墨汁最好当天用完,否则放到第二天就成“宿墨”了,而“宿墨”爱“发”,故不能写小楷,万一用不完,将墨倒到一个未用的小罐头瓶或饮料瓶中储存,用于写大字或行、草书。古人用墨没有墨汁,故而用磨墨,现在工业发达了,有现成的墨汁,不须花功夫去磨墨。

       窍门六:用生宣纸写小楷,必须严格控制墨的水份。办法是:买一支好点的小楷笔,用半温的开水将毛笔发开,然后用卫生纸将之捋干,再蘸墨汁,写字前先在塑料瓶沿上反复刮几次,然后在卫生纸上点一下,让其水份吸干后,再在宣纸上写,这样就不会下笔就发成“墨坨子”了。

       窍门七:笔用完后暂时不用时可用晾衣服用的塑料夹子将笔杆夹住,把笔尖放到一个小口径玻璃瓶里。瓶里装半瓶清水,半头笔尖浸在水里。夹子横着放在瓶口上,这样就可以保持毛笔湿润而不干燥。千万不可用笔尖干得发硬的笔写字,否则这个毛笔尖上的几根毛就断了,这只笔也就废了。

       窍门八:有人说:“我年纪大了,写不了几个字颈椎就痛起来了”。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土法子”:找一块板子,放在桌子上,底下用四摞书把四个角垫起来,写字时头不要低得太低,也不要垫得太高,高度以适合各人情况而定。这样就可以减轻头部对颈椎关节的压力,如果有颈椎骨质增生病的老同志,写的时间不要太长了。

      窍门九:还有人说:“我年纪来了,眼力不好,写大字还可以,写小字不行,临摹更加困难”。我说,如果只是“老花眼”,看不清字时,可用一块玻璃代替板子,在玻璃底下放一个灯管,用灯光照着写,就清楚多了。有条件的可找广告公司的人帮忙买一个“超薄型”广告灯箱放在桌子上面,它有两层有机玻璃板。方框四周有四根发光管,把字帖放在有机玻璃板中间夹住,再在玻璃板上放字帖,接上电源,蒙上宣纸或毛边纸就可以摹了。

       窍门十:写小楷时速度一定要慢,有人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写字的速度同医生打针的速度正好相反。医生打针时是“两快一慢”,即下针时快,推药时慢,抽针时快。写字时正好相反,要“两慢一快”,即下笔时要慢,行笔时要快,出笔时要慢。写小楷的速度总体要求是慢。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就是这个道理。

        窍门十一:有人临帖不知道怎么临,还有的人甚至临了一辈子都临不像。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不看贴,估摸着写,有点像就行。二是点画的大小、位置、粗细、相互角度、距离都不重视。三是更不讲轻重、顿挫。有人提倡临帖时要“一笔三看”,就是写一笔要看三次帖,而不是写三笔看一次帖,不看准不动笔。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我们经常听到人说某某人有悟性、有记性,这是很重要的。但没有悟性没有记性,又不看准帖就胡乱下笔,那就是临一生也临不出好字来的原因。

       窍门十二:写小楷也要讲究字的大小轻重,错落有致,尤其是写手扎式的小楷。

     窍门十三:笔画多的字要写大、写细,笔画少的字要写小写粗,小要小到大的四分之一,这样看起来就错落有致了。“小字大写”、“大字小写”就是这个意思。

     窍门十四:写小楷要注意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写宽点,写偏点,上下结构的字要写长点,下面写松点,有句话说:“上紧下松,写字的祖宗”就是这个道理。包围结构或半包围结构要把横折的笔画写开点,这样字就显得空灵有势。

      窍门十五:写小楷时首先要看清楚哪一笔是一个字的主笔。每个字都有一个主笔,写主笔时要适当夸张,这样字就有空间、有气势。

      窍门十六:一般在一篇作品中,适当加几个篆笔和隶画,字就显得“高古”一些,字如果写得方圆兼备时就显得“遒劲”。一般古人把圆笔画理解为“遒”,方笔画理解为“劲”。圆笔用中锋表现,方面用侧锋表现,中锋与侧锋同时在一个字里面出现,即为“方圆兼备”而“遒劲”尽显。

       窍门十七:关于小楷作品的形式问题。老年书友的书法写到一定程度后就面临作品创作这个现实问题。创作作品一是为自己书房、客厅所用;二是应付亲朋好友索要;三是为了参加展览。因为小楷作品容纳的信息量较大,字要求多。一篇四尺整张的小楷,如果写公分大小,可把《书谱》全文抄下来,如果写《千字文》,就只能用2-2.5公分的小楷。不管写多大的小楷,都不能密密麻麻地摆在上面。这样就成了“一块粑”,写的人累,看的人也累。同时写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能写“错、漏、白”字,否则,就前功尽弃,枉费心血。

      小楷的形式最好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是化整张为分张的意思,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手札式”:将整张纸一分为三或五份裁成横条,一条一条地写,写错了就换一条。如果写《书谱》等大容量的内容,最好将纸折成30-33行,这就能把字的大小控制在公分大小。五条可将《书谱》的内容全部写完,然后再拼接托裱装成4尺整张的小楷作品。

      二是“扇面式”:四尺整张小楷作品也可用色宣纸,裁成“扇面”,最好是用三块,写完后,拼成一副作品。

      三是“方块式”:用8开大小的纸6-8张,写好字再按一定规则拼接,效果也不错。

      四是“直条式”:就是用公分大小的小楷写在一条宽30公分,4尺长的一个直条形的宣纸上,然后再托到四尺整张(或窄一点)的纸上。去年“长江杯”书展上就有一副这样的作品获奖。

     小楷的作品形式还有很多,那就要根据各人的审美标准和环境的需要来决定,最好多学习一下省展、国展参选和获奖作品的形式,对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是我学习小楷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这篇拙作,旨在抛砖引玉、互相交流,说得对的供大家参考,如有谬误,大家权当笑料,以作茶余饭后之读资罢了。

 

2016年10月8日

 

 

上一篇:浅谈书法之艺术创作(上) 下一篇:师古而不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