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交流 » 创作心得 » 浅谈书法之艺术创作(下)

浅谈书法之艺术创作(下)

发表日期:2016-10-2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兰亭盛会,饮酒作赋,咏诗叙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此时王羲之极为兴奋,醉意之时,书性大发,写出了千古绝唱《兰亭序》。后者是写于安禄山之乱,政治上极为动荡,颜氏家族惨遭杀害。《祭侄稿》是颜真卿追祭侄儿季明的文稿。我们从文稿的墨迹和那无声的急促旋律中,是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写到“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的悲愤心情。我们可以想象出颜真卿在写《祭侄稿》时绝对没有心思去经营章法布局效果的。纯是血与泪所产生的激愤感情的迸发。像《瀛洲帖》、《刘中使》帖以及《争座位》等都是出自颜真卿一人之手,由于内容和感情不同,所以产生出来的风神意趣也迥然各异。杜牧的《张好好诗墨迹》、苏轼的《黄州寒食诗》以及历代存世的法书,都是把各自的思想感情倾注于笔墨之中,而为世人津津乐道。张旭没有“脱帽露顶王公前”之胸怀和气质,怎能写出惊蛇入草,万马回旋的狂草;怀素没有颠性狂情,又怎能“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于顷刻间创成饿虎跳涧,百鸟盘天的草书形象。字之开阔即人的胸怀宽广,人的骨硬才有可能写出铁画银钩的笔法。

       四、笔墨功夫追上乘,神韵情操求绝妙

       我认为,不学书法,不能入书境,只学书法也不能使书法升华到妙境。心悟之功是书法艺术创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者不具备深厚的笔墨功底,单凭天赋去苦心经营,是无法将思想感情表达淋漓尽致的。企望迈进书法艺术之门也是不可能的。反之,书者单纯埋头前人的碑帖之中,只练得点划和笔墨功夫,也就是就字论字,而心有所悟得到的是神韵和情趣,两者只有相互渗透才能获得书法艺术之妙境和神理,从而创作出更为完美的书法艺术品。

     “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书法艺术创作亦同此理。书者在练就笔墨功夫的同时,要进一步博览古今文籍,不断深入生活,游历名山大川,吸取时代营养。书法艺术的创作,所需要的是认识的“高卓精审”。只有读书万卷,才能知识博宏远达,方悟“书外”载物之理。达到书其文而知其内涵,使之性情旷达,胸怀虚谷。诗仙太白不读万卷书,足迹遍天下,又怎能“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那雄健奔放,奇之又奇的浪漫诗篇和洒脱不羁的书法艺术又从何而来。苏轼博学多能,胸存宇宙,故其书法结体宽博,变化无穷。所以黄山谷评苏书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可见“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说是不无道理的。作为一个书法家首先应该是诗人,至少也能理解诗文的意境。不能想象一个连诗文都不能理解的人,能够写出较高的书法艺术作品来。历来存世的优秀法书,无一不是出自一专多能的学问家之手。那些“终生勤于斯而不闻道者”,大抵就是心悟功夫的欠缺吧。

       进行书法艺术创作,要广通艺理,相互借鉴,还要有胆有识,然后再融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于笔墨之中,就有可能创作出艺术境界较高的书法作品来。

       五、灵感对于书法艺术的创作起决定性作用

       孙过庭书谱有“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五乖'之说。又有“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合'之喻。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倘若五乖同至,就不能唤得“灵感”的产生,势必会神思闭塞,下笔茫然,情绪受阻,便不能成书。五合齐来,将会心情愉快,神爽意开,笔墨流畅。此时信手挥来,就有可能出现一种特有的奇丽神采,它的形成往往是随着书者的欲望与灵感的吻合而出现的。

       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中,用灵感来表现书者的精神世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灵感的出现,妙境就不易出现。而灵感往往是从具体的物象中所悟得。书家常常从江河山川,日月星辰,风云电驰中悟出笔法和神情的。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和“担夫争道”,怀素“观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雷太简“卧听江涛怒涨”等等。这些神奇物象的出现,引起书家构思的灵感。

      书法艺术创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书法家在精神愉快,心境开朗之时进行艺术创作,往往是笔调墨畅,一气呵成获得佳作。怀素酒后出佳作,“醒后却书书不得”,这是酒后所激发的灵感。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醉时情绪高涨,感情与灵感的倾泻所得。相传王羲之醒后,又写了数遍《兰亭序》,再也出现不了原先那样的效果了。“灵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出现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不是经营可得。书法艺术有了精神灵感,提笔书来,能别开生面,另有气氛,得笔墨之情,获书法神韵,从而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六、感情与笔墨技巧的结合造就了书法艺术的章法

      要创作一件书法作品,首先要在心中构成一个蓝图,如书写内容的字数多少,形式的安排,行距的参差,落款的位置,以及字的大小错落,墨的干湿互对等等,这些都是为书法艺术章法的形成做好的铺路准备。

      书法艺术的章法是怎样形成的呢?我认为,书法艺术的章法是来自感情与笔墨技巧的结合。这些结合所形成的基点,是长期学习传统的积累,受其影响和启迪,融会贯通,胸中储有万千形象,一旦书者的感情为客体的诗文所激发,这种被激发了的感情,饱含于笔墨技巧之中,挥洒于宣纸之上,就会出现与内容相适应的万千意象。它的全过程是由经意进而到不经意,而不经意所产生的效果,又使人感到顺理成章之经意,即平时所说,看似无法而法在其中,由此形成的章法,其作品意境必高,感人必深,生命力必强。《祭侄稿》的章法形成,通篇贯穿着悲愤之情,格调激昂,形成前所未有的深沉浑厚的风格,千百年来对后世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种率意所得的章法的艺术感染效果,是任何经营者望尘莫及的。

       率意天成的章法是来自经营的锤炼,没有经营的初步,就不可能产生浑然成章的艺术效果。如果没有认真锤炼章法的基本功,想操笔获得率意天成的章法效果,那是不可能的。严格的训练,还要灵活运用。等创作欲望受到激发而挥毫时,还去考虑字的大小,墨的干湿,字的绕法等等,感情必然受挫,其章法也必然板滞少神。

      由于书者各自的素养不同和对诗文理解的深浅,个性的别异,观念的新旧,笔墨技巧熟练程度,对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诗文也会产生出人各有异的书法作品章法来。

       一幅作品的艺术处理,必须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要充分体现顾盼之情,兴趣酣足,精神飞动,把思想感情的起伏奔腾发之于笔端,通过点划的跳动,跌宕顿挫,轻重缓急,张弛有致,显示出通篇贯气的章法艺术效果。

      七、书法艺术作品要妙用空白

      书者不应该以墨划的基本功为满足,还要处理好墨划以外的空白,把空白也当作墨划去看。我认为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墨划是根本,空白是关键。清初画家笪重光说得很好。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之处皆成妙境。”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道出了中国画空间处理的方法,而且也恰到好处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空间处理的真谛。“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布白的变化是无穷的,没有一定的法则。这一点从前人的碑帖和墨迹中可以看出。苏东坡和郑板桥安排的极为茂密;杨凝式、董其昌却又安排的极为宽舒;张旭、怀素的一些草书则又屈曲交错等等。这些布白虽千变万化,仔细推测,却又有着一条共同的规律,就像邓石如所说的那样:“疏出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我认为空白是书者一切内涵的表露,空白是书法艺术程度深浅的标志,因为世界上是没有空无一物的空间,在那看起来是空白的地方,实际上是充满着、流动着的最活跃的生命和希望。

 

 

孝感市汉川市  范云华

2016年10月18日

上一篇:书法有法亦有道 下一篇:浅谈书法之艺术创作(上)